2021烟台遴选面试技巧:面试社会现象题分析的多维方法
在面试中,综合分析题当中的社会现象题目,考察的频率非常高。我们在作答时,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思考不出答题要点。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思考出更多的维度呢?今天,中公教育跟大家来聊一聊。
内外部分析法
例题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一个群体:在城市中生活,受过大学教育,来自中产家庭,但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蹲在家不工作,每天蜗居在家,成为一名“蹲族”。对于“蹲族”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以本道题为例,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想到分析一下“蹲族”蹲在家不工作的原因。那么,分析原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照内外部分析法。
从内部来讲,也就是“蹲族”自身方面,可能是由于缺少对于人生的规划,不愿意付出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从外部来看,可能是因为这些群体家庭条件较好,所以娇生惯养,没有经济压力。也可能是因为当下就业难的大背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所以慢慢就“蹲”了下去。概括来说,可以从“蹲族”自身的内在因素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外部因素来进行分析。
主体分析法
例题
最近网上有这样的新闻,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基层从事执法工作,哈佛毕业生去街道工作,该新闻引发了社会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本道题目中,我们可能会认为高材生去基层工作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意义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主体来进行。第一,就是对于清北、哈佛高材生来讲,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在基层工作中,让能力、阅历都得到锻炼和提升。第二,站在基层这个角度,可以促进基层的发展,提升基层服务质量,推进现代化建设。第三,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可以创造社会价值,高材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可以在整个社会起到榜样带头作用。这就是三个主体:高材生自身方面、基层方面、社会方面,这三个主体就是本道题目中涉及到的主体。当然,社会这个方面较有普适性,在其他题目中,如果能联系上,即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一下。除此之外,常见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学校、社会、政府等。
今天中公教育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在社会现象题中,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尽快思考出答题要点。当然,在分析中,不能被这两种方法局限,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活学活用,才能不断打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