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申论 >

2022年烟台国考申论技巧:精细分析作答对象 准确把握找点方向

烟台中公教育 2021-11-21 15:33:15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一、关注限定词语准确找点


申论小题目核心的作答对象前通常会出现一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修饰词语来帮助学习者们更好的理解作答对象,从而在材料中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答案要点的方向,例如:

1.概括“特点”

2019四川省考:概括目前我国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特点。

“特点”指的是人或者事所具备的特殊之处,除了对“特点”本身的理解之外,要关注题干中对于“特点”的修饰:目前(时间限定),我国(地域限定),中小学(学段限定)。此题材料中出现大量对于古代,近代近现代研学旅行的内容。也出现了非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内容,都属于本题的干扰信息,不属于答案要点。

2.概括“变化”

(1)2019多省联考: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赵家村发生的变化。

(2)2019国考市地: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们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

“变化”指的是随着时代推移,事物被新的事物取代或者产生新的状况。要在材料中分析出变化,要关注和过去的不同,因此概括“变化”,需要找到给定对象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对比即为“变化”。在多省联考题目中,“赵家村的变化”前有时间限定“改革开放以来”,因此在材料中找点时只需关注改革开放之后的描述就可以,虽然“变化”本意需要找到过去形成对比,但过去的状态若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时间阶段则不作为答案要点。而在国考市地级的考察中,分析小吴的“变化”,则需要在材料中关注小吴的过去以及小吴的现在,书写时应体现出“小吴由过去……变成现在……”这个前后对比的过程即为变化。

二、关注细节问法注意不同


精细化审题强调要关注题干中的细节,问法不同,对于答案要点的把握一定也不同,要在细节处更多的思考命题人的出题意图,确保找点的准确,例如:

2015黑龙江:请就对群众生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市政设施项目应如何推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题是一道对策题,本身难度不大,但难点在于很多学习者审题过于粗糙,看到“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把此题当做常规的对策题来做,答案要点主要是对策1,对策2,对策3的简单罗列,没有体现出本题对策的逻辑和条理性。此题问的是“对市政设施项目如何推进提出意见”而不是简单的“对如何做好市政设施项目提出意见”,题干问法中多出了“如何推进”四个字,更多的强调项目推进的全过程,在施策中更加符合问法以及材料逻辑的是要体现出项目在推进前期,中期,后期各自要采取哪些做法。

三、关注核心对象保持客观


精细化审题还强调审题中要客观认识作答对象,不能主观的想当然去理解作答对象,从而导致对于作答对象理解的偏差尤其是过小,例如:

概括目前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的困境。

本题作答对象中“困境”容易理解,核心是找问题,关注材料中一些负面消极的表述即可。但是对于“我国农村环境”的理解,很多学习者会想当然的把“农村环境”理解为“农村的生态环境”,以至于在回归材料找点时只关注空气污染,垃圾难题,水污染等生态环境相关的一些问题。但是“农村环境”本身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了“生态环境”之外,还可能会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很多方面,而如若材料中有这些方面的问题,那都应该属于我们的答案要点。

题干作为破题的金钥匙,重要性不言而喻。审题时要准确把握“问什么,答什么”的基本原则,既不能审的粗糙随意,不关注题干问法,也不能按照自身的主观理解,不顾作答对象本身表意。注重精细化审题,才能找准解题正确的方向。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国家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经验分享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