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烟台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如何解答提出对策题
在公职考试中,大纲对于提出对策题目的描述为“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很多同学容易把提出对策题目和概括举措的题目混淆,实际上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概括题是根据材料中给出的做法去提炼总结,对策题的内涵是解决问题。那么具体该如何去解答对策题呢?今天就跟中公教育一起来看。
一、从根本上认知题目底层逻辑
在学习之初,我们需要明确大纲的内涵,有两个重点,“准确理解把握材料反映的问题”即为根据题干在材料中找到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即为,根据题干和材料的信息梳理总结出相应的措施,简言之答题的目标为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要根据问题去反推对策。
因此,要注意要根据问法去区分,“概括……的主要举措”如遇到这类型的问法,那么题目为归纳概括;题干问法为“就……问题,提出相应举措”这类型的问法,那么需要根据问题反推对策。
根据历年的试题汇总来看,考情特征为:限定范围,问数不定,一问两问兼有,需要注意题干处有无并列词,有并列词为两问;还要注意要求中,明确要求总结概括问题,例如2012国考市地卷。从考试频率来看,2012-2019国考没有直接考查,但在贯彻执行题目中有所体现,2020国考强势回归,未来可能是重点,尤其是市地级。分值为20-25分,分值较大,属于求稳类型题目,比较容易得分,应该重点把握,使之成为优势。
二、明确标准,提高对策质量
明确这一类题目类型的评分标准,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准确、全面、有条理”这类型常规的做题要求,自是不必赘述。在这类型题目中还会经常出现“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
针对性是指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对策,不可凭空杜撰,自我发挥,如果材料中未提及该措施,不建议呈现。
可行性是指经济可行,道德可行等。
例1:材料中提到“公共自行车由于经费缺乏,导致无人管理,维修乏力,只靠政府的拨款显然是不够的。”同样是资金缺乏问题,许多同学会拟写对策如下“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但是在这个题目中,属于经济不可行,因为材料给出限制。
例2:材料描述为“一到傍晚,天色昏暗,行人反应迟钝,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问题在于行人反应速度迟钝,直接反推为“提升行人反应速度”,这未免不合理,这种情况则属于伦理道德不可行。
例3,材料描述为“垃圾分类落实不到位,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和重点。废品回收不仅价格低还占地。”如果只是单纯反推对策为“提升价格,促进回收,集中管理。”那未免令人啼笑皆非,废品本身就是不值钱的。正确合理的对策应为“企业集中回收废品,加工提升附加值。”
操作性是指能够具体落实。有人做,有做的办法,有做的具体内容。
例1:“公共自行车由于经费缺乏,导致无人管理,维修乏力。”那么对策为“加大资金投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筹措资金,社会募捐,多渠道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筹措关于公共自行车维修中产生的人工费,管理费。”
例2:“完善法律。由立法部门严格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关于高空抛物中的责任认定。”
因此,想要让所提的对策具有可行性,可以参考该公式:主体+手段+内容+效果。前三者有其一即为有操作性,当然,尽量依据材料组织语言。
三、应对策略
对策从何而来,这是我们做题中最关注的问题。方法有三:
1、直接对策:参考材料内容解决问题,找做法,关注动词,动宾结构;关注权威发言,政策文件给出的解决办法都可以拿来借鉴,从而解决问题。
2、间接对策:根据材料中找到的问题,原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反推,拟定对策思路;
3、自创对策:作为间接对策的补充,可以根据自身积累,补充细节做法;也可以运用公式:主体+手段+内容+效果。
例如,问题概括为“立法缺失”。对策可以拟写为“完善立法。政府部门完善关于动物福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再比如,问题概括为“自行车无人维修,管理缺乏。”对策可以拟写为“加强管理。通过招募志愿者,扩充人才储备,加强基层管理。”
通过上述详细的介绍,中公教育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将理论化为实践,充分解决考试中的问题。